
扶贫开发见成效 老区村有了新风尚
没资源、没产业,很多群众都外出打工,留下来的人就守着薄地度日……这就是南安市郭田村原先的状况。然而,在去年被列入南安市级“重点扶贫开发村”之后,郭田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。
“现在村主干道在硬化拓宽,年底就好了,1.2公里的灌溉水渠也修好了。大家现在就想着,不能再按以往的耕作方式种地了,我们也需要产业。”郭田村村支书姚金枪说,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,积极利用村里的荒地,打通产-供-销渠道,大力发展家禽养殖、农作物种植。
记者在郭田村村委会广场看到,不远处一个写有“300亩红心地瓜示范基地”的牌子很醒目。“村里种的红心地瓜特别甜,是我们村的一大特色。”姚金枪说,他们将荒田利用起来,打造红心地瓜绿色产业,通过合作社平台进行宣传。
“以前种植不到10亩,现在将家里的荒地都利用起来,种了30多亩。”44岁村民姚自发说,新鲜的地瓜每斤1.3元左右,商家还主动上门收购,剩余的就制成地瓜干,由合作社收购,统一包装出售。“一年下来,收入能增加两三万元。”
此外,郭田村还引进历山家庭农场、三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大学生创业公司,带动全村农牧产业发展。“这几年,村里积极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,帮助解决资金短缺难题。”从集美大学毕业两年的姚春侨说,有了政府的扶持,去年年底他辞去工作,回来办了野猪养殖场。“现在,场里的猪都被预订完了。”对于未来,姚春侨希望通过电商渠道销售野猪肉,同时扩大养殖规模、发展野猪特色餐饮和农业观光,带动村民致富。
□通讯员 唐莉洪 本报记者 黄毅
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版权所有 站内文章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
主办:泉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闽ICP备12023940号-1